香菇栽培技术规程

2021-07-24 11:14:30 607

香菇的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和袋料栽培两种。段木栽培产的菇商品质量高,投入产出之比也高,可达1∶7~10,但需要大量木材,仅适于在林区发展。袋料栽培投入产出比仅为1∶2,但袋料栽培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也高,而且可以利用各种农业废弃物,能够在城乡广泛发展。袋料栽培一次性投入量大,成本较低。

1、培养料配制

1)培养料配方

培养料是香菇生长发育的基质,生活的物质基础,所以栽培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香菇生产的成败以及产量和质量的高低。由于各地的有机物质资源不同,香菇生产所采用的栽培料也不尽相同。

根据区域资源情况,御苑公司香菇培养料的配方为:木屑79%、麸皮(米糠)20%、石膏1%、;料的含水量55%~60%。

2)培养料的配制

先将石膏和麸皮干混拌匀,再和木屑干混拌均匀,充分搅拌,含水量掌握55%-60%左右。

2、装料袋

用折径18厘米,长60厘米聚乙烯筒形塑料袋装料,每袋约重3kg。

3、灭菌

装料后将袋口扎紧,装入常压灶中,逐层叠好,密闭升火,至100℃后保持18小时,闷置一段时间后取出。

御苑公司采用较先进的运用高压灭菌柜设备,进行袋料灭菌。柜内蒸汽温度115℃,经10小时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4、接种

将经灭菌的料袋搬入接种室,按“井”字式架叠冷却,关闭门窗,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消毒2~3小时,料温降至30℃以下时,就可进行接种。接种时,用直径 2厘米的锥形小木棒打接种穴,穴深 2厘米,每袋4~6穴,采用单面或双面接种。接种以三人配合操作,边打穴、边接种、边架叠,要求菌种与穴口密合,不留空隙。

5、养菌

接种后将菌包搬入通风、干燥、阴凉、避光的培养室,做好控温和通风管理以免杂菌感染,菌棒成品率。培养时间40天左右。

6、菇棚设置

选择近水源的旱地或冬闲地,利用木棒、竹竿、水泥柱等材料搭建出菇棚。通常规格为:棚长9米,宽4.5米(或3米),高2米,中间棚架宽0.9米,边棚宽0.6米;层间距0.3米,共5--6层,底层距地面0.2米。在此基础上再搭建荫棚,荫棚一般高1.8-2.5m,荫棚四周和顶部围盖遮阳网,使之能透入三分阳光。此规格的菇棚管理方便,每棚可放菌棒1200棒左右。

近年来韩式出菇棚被广泛应用,适合香菇周年种植及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7、脱袋转色

菌包培养至接种穴周围围为浅褐色,袋壁四周菌丝体膨胀成波浪状,手摸突起处有弹性、松软感觉,并有部分原基出现时,即可进行脱袋。其方法是:用锋利的刀片,沿袋子纵向轻轻割开脱去塑料袋,排放于菇床架上。脱袋后3-5天应盖严格薄膜,菇床内温度不超过28℃均不要翻动。当菌筒表面绒毛状菌丝达 2毫米长时,应加强通风和增加光照,促使绒毛状菌丝倒伏。于每天露水干后掀膜通风1-2次,每次30分种,并结合喷雾化水调节湿度。如绒毛状菌丝仍不倒伏,可采用午后揭膜通风3-4小时,或喷2%的石灰水迫使绒毛状菌丝倒伏。7-8天后便逐渐转色出现黄水珠,若出现暗绿色水珠时,应加强通风,结合喷清水淋洗,待菌筒表面晾至手摸不粘后盖膜。经10-15天,菌筒表面形成菌膜并转为棕褐色时,即可转入出菇管理。

8、出菇管理

脱袋后3-4d内,膜内气温保持在26℃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当菌筒表面长满白色绒毛状菌丝后,每天通风1--2次,每次半小时,迫使绒毛状菌丝倒伏。1周后,菌筒表面会产生茶色小水珠,菌膜逐渐加厚、色泽转深。此时,喷水冲洗褐色分泌物,薄膜日盖夜揭,拉大日夜温差,持续3-4d,表层长出小突起即菇蕾。香菇是变温结实性菇类,菇蕾需低温和日夜温差刺激才能形成。此后应继续保温保湿,并加强揭膜通气,小菇蕾就逐渐长大。待菇盖八分成熟,呈铜锣边时采收、烘干。每潮菇采收后,加强通气,停止喷水3-5d,养菌生息,以后又转入出菇管理,大致经1个月后又可采收第二潮菇。采收2-3潮菇后,用铁丝在人造菇木中心戳一个洞,在菇木上压重物后浸于水中。当人造菇木重量接近原先重量后再取出,在膜内保温发菌2-3d,加强揭膜通气,促进下潮菇的形成和生长。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第二年5、6月份结束。在整个出菇阶段,早秋、晚春应防止高温烧菌烂料,冬季,特别是菇蕾期应注意保暖防冻,此外,还应做好病虫防治工作。

9、采收

坚持先熟先采的原则,才能达到高产优质。具体采收标准是:当菌伞尚未完全张开,菌盖边缘稍内卷,菌褶已全部伸直时,为采收最适期,采菇应在晴天进行。